一条“不走寻常路的”导管 ——四川友谊医院肿瘤一科为96岁高龄肿瘤患者 成功安置PICC管
肿瘤一科
近日,四川友谊医院肿瘤一科收治了一名96岁高龄患者,科室所有人都亲切的称他龙爷爷。龙爷爷是一名食管癌患者,因为食管肿瘤生长阻塞了他的食管,导致进食困难,每天只能进食少许牛奶,有时还会呕吐,入院后只能靠外周静脉补液维持每日生命所需能量。龙爷爷因为年龄大,外周血管条件差,每次扎针看着龙爷爷那一条条硬化的血管,护士们都觉得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所幸龙爷爷很配合,而且每次家属都说“你们找好的血管扎嘛,没事”。医务人员觉得这怎么会没事呢,每天扎一针或者几针才能把液体输完,大家也十分心疼龙爷爷,但是龙爷爷和他的家属都没有怨言,还安慰我们说“你们也尽力了,不怪你们,是我年龄大了血管不好”,越是这样我们心里越不好过,越觉得必须要想个办法解决输液的问题。
现在大多数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或者静脉输液困难时,都会选择安置PICC管,它不仅可以解决输液困难,更能避免护士反复扎针带来的痛苦。像龙爷爷这样的病人,急需一条安全的静脉通路来维持生命。科室李萍英护士长对龙爷爷进行了严谨的术前评估及术前血管筛查,评估时发现龙爷爷因2年前脑血管意外导致左侧肢体偏瘫,恢复后现左上肢肌力差,不能选择左上肢血管置管,而在超声引导下行右上臂血管筛查时,发现只有一条肘正中静脉可以进行穿刺,贵要静脉不符合穿刺条件,且肱动脉和肱静脉在解剖位置上距离很近,如果穿刺误穿到肱动脉,这样不但没给病人搭建安全生命线,反而误伤动脉,增加置管风险;PICC置管费用较高,如果置管失败,病人不但没有获益,反而造成经济上损失,得不偿失。
在考虑了多方面的原因后,担心患者不能承受置管创伤及置管风险,不能配合体位等多个问题,也告诉家属穿管的必要性及风险性。李萍英护士长充分为病员考虑,制定具体方案,并请肿瘤二科彭欢欢护士长协助,以先拆穿刺包,待成功穿刺及顺利送入导丝后,再拆开导管包,这样就避免患者造成经济损失。家属对此表示非常理解并签署置管同意书。
2018年6月15日下午,在PICC置管室,肿瘤科两位护士长进行了严密的配合准备,穿好手术衣及铺巾消毒后,告知龙爷爷只需平躺休息就好,不用担心,置管很简单,其实她们心里都有点担心,毕竟病人的全身情况和血管条件确实给整个穿刺过程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但是为了给他开通生命通道,她们进一步评估穿刺位置及血管后,开始稳稳地为病人进行穿刺,当找到血管进针后,在超声界面看到穿刺针伪影出现在血管中间时,护士长悬着的心稍稍松弛了一下,第一关穿刺成功。然而接下来当小心翼翼的送导丝时,却遇到了阻力,但是李萍英护士长却没有放弃,凭借多年置管经验调整手臂位置及进导丝的位置及操作手法及操作方式,期间彭欢欢护士长不断的给与龙爷爷鼓励,让龙爷爷能彻底放松,终于在她们的努力下,导丝顺利送入了龙爷爷的血管。紧接着彭欢欢护士长麻利而熟练的准备导管,当导管顺利送入血管时,回抽血液,看着那暗红色的血液反流出来的一瞬间,大家悬着的心才放下了。终于为龙爷爷置管成功了,看着那等在门外的焦急的家属,我们为他们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案,也没有辜负病人对我们的期待。
面对这样一位96岁高龄的特殊患者,也是静疗小组在近10年工作中首次遇到。通过充分术前评估和置管前充分的准备,凭借丰富的经验与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给与了静脉小组大胆尝试的信心,我们为病人搭建了一条生命通道,虽然是一条普普通通的管子,但是对于龙爷爷来说却是一条不同寻常的生命管道,它保障了病人的营养支持及生命安全。虽然以后的护理工作还有很多,也不能预测是否会出现并发症,但是我们会不断努力,从中获取经验与教训,为以后的病人提供更好的帮助。临床工作需要认真、规范、严谨的做好治疗前的评估,帮助病人解决难题,减轻病人的病痛,这就是我们的“初心”,这也是我们“白衣天使”的使命。